耗費3000萬、454天、總改造建筑面積約2萬方,這一次,南京商廈又要大刀闊斧!
其實在此之前,南京商廈已經有過多輪改造,從外立面到經營環境,從2020年一直到2021年9月,改造后金黃色的玻璃外立面、3D裸眼大屏都讓許多南京人眼前一亮。
沒想到,如今不過才一年半的時間,南京商廈又要改造升級,令人唏噓不已。
中央門商圈實景圖 攝于2023.4.11
沒想到,在購物方式的革新和城市發展變遷的浪潮推動下,紅極一時的“網紅”商場也逃不過被拍賣的境遇。
再次重回中央門,總讓人不禁感嘆,屬于一代人的南京記憶,正在逐漸消逝。
中央門商圈實景圖 攝于2023.4.11
令人唏噓!南京商廈再一次升級改造!
南京中央門商場是南京商廈的前身,它是城北第一個現代化的商場,也是南京第一個擁有手扶自動電梯的商場、全市第一家推出迎賓制服務的商場、全市第一家實行會員制的商場。
中央門商場當年規格很高,與新百、中央都可謂并駕齊驅,當年開業時,大家為了一睹電梯的風采,商場里面熱鬧非凡,萬人空巷。
1984年11月中央門商場拆除,在原址新建大樓,1995年,旁邊還配建了一座22層的涉外三星級白宮大酒店,又經過幾次更名和擴建,才有了今天的“南京商廈”。
在上世紀80年代,商場和立交橋一樣,都是“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標志,1986年,中央門商場和中央門立交同一天竣工,開啟了大城北發展的新起點。
1986.12.28的南京商廈與中央門立交橋,圖片來源:南京商廈
高調開場后,南京商廈的人氣持續旺盛,成為南京市民日常采購、過年備貨的好去處。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京商廈實景,圖片來源:南京商廈
此后,以中央門汽車站為交通樞紐,南京商廈周邊的金橋市場、玉橋市場、金盛百貨等商業體拔地而起,憑借價廉物美的批發百貨商品及多維立體的交通優勢,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潮。鼎盛時期,中央門商圈曾創下每天30萬的客流量,每年高達100億的商品成交總額。
但在中央門汽車客運站搬遷、電商及購物中心的沖擊下,傳統百貨商場受到重創,除了南京商廈,周邊的金橋、玉橋、金盛百貨等商場都面臨這一難題。
其實在此之前,南京商廈已經有過多輪改造,從停車場到外立面再到經營環境,從2010年到2012年再到2021年9月,改造后8層立體停車樓、金黃色的玻璃外立面、3D裸眼大屏、提檔升級后的品牌都讓許多南京人眼前一亮。
翻新過的南京商廈,既保留了商場標志性的“古董電梯”,又配裝了現代化的數字大屏,引入了喜茶、星巴克等為這個老牌商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京商廈實景圖 攝于2023.4.11
而今年,沒想到與中央門汽車站隔橋相望的南京商廈又要改造了。
近日,南京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一則施工招標公告,從公告內容可以看出,南京商廈準備再花3000萬,耗費454天的工期,擬對項目室內營業現場進行改造出新,總改造建筑面積2萬方。
中央門商圈一直以來都是城北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近年來受到中央門汽車站搬遷、金盛百貨大火、城北道路修繕、電商及山姆等商超崛起的影響,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原金盛百貨地塊已成平地
新舊交錯的中央門,南京城的獨特記憶
說到中央門,南京人一定不陌生。
中央門立交、中央門長途汽車站、南京火車站、南京商廈、金橋玉橋……這里有著一個又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老地標。
素有“南京北大門“之稱的中央門,曾是無數外地人踏上南京的第一片土地,承載著一代人對于南京這座城市的獨特記憶。
三十多年前,南京第一座三層雙環形立交橋在此建成,同時它也是華東第一座立交橋,是南京邁入現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標志。
最早的中央門立交僅為單向兩車道、雙向四車,和后來其他區域寬闊的道路比起來,顯得有些呆板,路面也不寬,但在當年,這可是南京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也是不少外地來往車輛的必經之路。
2020年6月,為南京人服務34年的中央門立交正式進入翻新大修。此次工程將對中央門立交橋更換梁板、支座,對橋面重新鋪裝,以及對防護欄進行安全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近一年多時間的改造,如今,中央門立交橋終于以全新的面貌回歸!
可惜,另一邊位于中央門立交橋西南角的中央門長途汽車站,卻已經是人去樓空。
中央門長途汽車站曾是江蘇省發車規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客運站。
同時,它也是中國第一個擁有電腦售票系統的汽車站。在那個高鐵和高速路網并不先進的時代,創下了多個“第一”。
2014年8月7日,運行了46年的中央門長途汽車站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正式“退休”,自此,長途客運便轉向了小紅山長途汽車站。
車站搬遷之后,原本的候車大樓大多租給商戶做個各種零售買賣,人氣大不如前。
車站一旁的華東國際美博城門口的店面已經關了大半,因為常年沒有翻修,大樓看起來破舊不堪。
周邊再也看不見長途大巴車流和背著大包小包進城打工“淘金”的老鄉們。
隨著公共交通的快速發展,現在出門,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高鐵、自駕、很少會選擇長途汽車出行。
但每次路過中央門長途汽車站,我卻還是忍不住會想起站內穿梭不斷的人流和每年春運時車流涌動的畫面。
曾風光無限的中央門商圈,該何去何從?
與南京其他商圈不同的是,中央門商圈擁有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兩個核心樞紐為它做引流,又有金橋、玉橋、金盛等多個百貨市場添磚加瓦,一直不缺人氣和話題度,
在80、90年代,中央門商圈是僅次于新街口、湖南路,位列南京第三大的商圈。
原金盛百貨
但可惜,在如今網購、電商逐漸大勢的時代浪潮下,這里的時間似乎被“暫停”,貨架上掛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和標價牌,步行在商場中,讓人有種穿越的感覺。
金橋市場是中央門最早的大市場,這里從衣服鞋帽到箱包,從文具到飾品一應俱全,小時候來這里買年貨,可以逛上一整天。
如今的金橋依舊以低價和走量的態度,主打批發,賣場人氣還算相對不錯,在這里,你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滿意的商品。
玉橋市場則是經過了幾次革新改造,保留一部分傳統的銷售模式。
近幾年,也開始嘗試從原本的“賣場”向“商場”轉變,外立面翻新了,也引進了不少新式品牌,可惜成效甚微。
幾個大賣場人氣大不如前,中央門商圈在南京這所城市的存在感,正在逐步消退。
中央門商圈到底為什么會沉寂呢?
我認為,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車站搬遷導致人流量的缺失只是一方面。
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城市基礎建設、道路修繕、大規模開發是導致人流量缺失主要原因。
交通路網的完善、城市發展的南移、近幾年淘寶、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也導致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中央門商圈相對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已經不能滿足當下追求高檔、多樣、便捷的新南京人的購物所需。
此外,如今的城市發展已經轉變為多個中心發展的模式,大家逐漸開始選擇出行閑逛更方便的商場來休閑購物。
寫在最后:
在購物方式的革新和城市發展變遷的浪潮推動下,對于商場而言,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做好種類創新等工作才是關鍵。像同樣位于城北的燕子磯招商花園城之前引進的南京首家盒馬X會員店就引起一片轟動。
總的來說,隨著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對于傳統商業的經營模式也是一種考驗,南京商廈能始終走在前列,值得學習。但像曉莊彩虹廣場這樣的商業體,改造升級是必需的,運營觀念或外觀較為老舊的商業也需更新升級,重新塑造獨特價值。